您當前的位置:首頁>>立法工作 |
為全面提升社會治理水平提供有力法治保障——市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立法工作綜述發布時間:2022-12-23 丨 閱讀次數:
陳超卿 “法者,治之端也?!笔惺龑萌舜笠淮螘h以來,市人大常委會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,堅持把全過程人民民主貫穿立法全過程,緊緊抓住提高立法質量這個關鍵,嚴格依照法定權限,推進“小切口、精細化、有特色”立法,在確保質量的前提下加快立法步伐,先后制定地方性法規七部、修改一部,出臺法規性決定兩部,立法質量不斷提高,立法節奏不斷加快,立法經驗不斷豐富,邁出了立良法、促發展、保善治的堅實步伐?!熬珳蔬x擇立法小切口,做好社會治理大文章”的經驗被評為全省人大系統優秀典型案例。 一、堅持黨的領導 把牢立法工作正確方向 (一)自覺運用黨的創新理論引領地方立法。始終把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重要政治任務,深入學習習近平法治思想、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思想,系統學習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、黨的二十大、中央人大工作會議精神,跟進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,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、統攬立法工作,進一步深刻認識“兩個確立”決定性意義,增強“四個意識”,堅定“四個自信”,自覺做到“兩個維護”。 (二)緊扣市委決策部署謀劃開展地方立法。把堅持黨的領導作為開展地方立法的核心要求,緊緊圍繞市委決策部署、全市工作大局編制立法計劃,聚焦市委重點關注、政府著力推進、群眾普遍關心的污染防治、文明創建、災后重建等事項,先后開展大氣污染防治、礦山生態保護修復、文明行為促進、河道保護管理等立法,做到市委決策部署到哪里、立法工作就跟進到哪里,為貫徹落實市委重大決策部署提供法治保障。 (三)嚴格落實黨領導地方立法的制度機制。嚴格執行請示報告制度,先后就立法計劃編制、法規審議修改向市委請示報告12次。編制年度立法計劃時,報請市委常委會研究同意后,再按照相關程序推進。法規制定過程中,在二審表決前,將審議修改情況報請市委常委會審定,根據市委意見修改完善后,再提請人大常委會審議表決,確保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轉化成為全市人民共同的意志。 二、提高立法質效 發揮立法引領推動作用 (一)著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。貫徹黨的十九大關于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、建設美麗中國的重大戰略部署,在省內率先制定大氣污染防治條例,出臺散煤污染治理的決定,推動我市持續保護和改善大氣環境,助力打贏藍天保衛戰。踐行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理念,針對亟待解決的礦山生態破壞、修復治理緩慢問題,總結固化經驗做法,制定北部礦山生態保護與修復條例,加快礦山生態保護修復進程。 (二)著力提升社會治理水平。針對城市管理中的新情況新問題,修改城市綠化條例,制定戶外廣告設置管理條例、文明行為促進條例,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法入規,擦亮全國文明城市金字招牌。針對社會各界呼吁的文物保護問題,制定不可移動文物保護條例,將考古前置改革要求明確為法規制度,首次以地方法規形式明確文物保護責任、提升文物管理水平。針對新冠疫情常態化防控需要,出臺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期間佩戴口罩和使用場所碼的決定,為全市疫情防控提供更具針對性的法治支撐。針對市民高度關注的養犬問題,開展文明養犬立法調研,提出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城市養犬管理工作意見的建議,促進規范管理養犬行為。連續2年開展南太行旅游度假區管理立法調研,推動市政府專題研究管理體制、規劃編制等問題,助推我市旅游事業高質量發展。 (三)著力增進民生福祉保障。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防范風險挑戰、應對突發事件的重要論述精神,把“確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”的要求落實到地方立法之中。聚焦直接影響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消防隱患,制定居民住宅區消防安全管理條例,填補國內設區市立法空白,引起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高度重視,中國應急管理報、法治日報持續報道。聚焦特大暴雨洪澇災害暴露的河道“淤、堵、消”問題,深刻總結經驗教訓,制定河道保護管理條例,筑牢防汛安全屏障。聚焦廣大家長師生關注的校外托管安全問題,開展校外托管機構管理立法調研,向相關職能部門提出構建管理體系、設立服務標準等5個方面意見建議,推動全市校外托管機構安全規范發展。 三、堅持立行并重 促進法規制度落地生根 (一)注重宣傳解讀。每部法規獲得省人大常委會批復后,及時在新鄉日報、新鄉人大網站面向社會全文公布法規文本。四年多來,先后召開5次新聞發布會、舉辦1次啟動儀式、開展1次宣傳月活動,通過多種形式對法規進行全方位多層次宣傳解讀,使法規的基本精神和各項規定在電視上能看到、在廣播里能聽到、在報紙上能讀到、在網絡上能查到,為法規得到切實遵守和執行營造氛圍。 (二)注重督促配套。加強與政府法制機構、法規實施部門的溝通,完善工作協調機制,督促其在法規實施一年內出臺相應的配套文件。堅持將法規配套文件制定工作作為立法協調的重要內容,發揮政府法制機構在配套文件制定中的協調和督查作用,連續2年開展配套文件出臺情況自查,督促政府有關部門制定相關配套文件7個,促進法規有效實施。 (三)注重執法檢查。2020年,對實施滿三年的首部地方性法規《新鄉市中小學校幼兒園規劃建設條例》進行執法檢查,對66條問題線索予以督促整改。2021年,開展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執法檢查、組織專題詢問,不留情面點問題,一督到底促整改。執法檢查中,緊扣法律規定和法律責任,逐條對照檢查法定職責是否履行、法律責任是否落實,努力使法規的各項規定落到實處、取得實效。 (四)注重備案審查。健全備案審查程序,將監察規范性文件納入審查范圍,推動市縣兩級人大常委會聽取備案審查工作報告常態化、規范化。搭建覆蓋市縣鄉三級的立法與備案審查系統信息平臺,開展數據庫核校,信息化建設走在全省前列。開展民法典、生態環境保護、野生動物保護等所涉領域規范性文件專項清理,依法對271份規范性文件進行備案審查,維護法治統一。 四、健全制度機制 持續夯實地方立法根基 (一)健全完善依法立法的制度機制。完善黨委領導、人大主導、政府依托、各方參與的立法工作格局,探索建立立法項目培育機制,相繼出臺法規草案起草、征集意見、立法調研、立法聽證、立法后評估等10個制度性文件,不斷提升立法規范化。 (二)健全完善科學立法的制度機制。按照“結構合理、專業對口、素質優良”的原則,調整補充了多名專家學者和法律實務工作者,組建由26名專家組成的立法咨詢專家庫,為常委會審議法規提供專業咨詢。與河南師范大學聯合建立立法項目咨詢中心,構建起全方位多層次的智力支撐體系,不斷提升立法科學化。 (三)健全完善民主立法的制度機制。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理念,發揮18個基層立法聯系點民意“直通車”作用,推進立法聯系點、代表聯絡站“雙聯互通”,實行“線上線下”相結合的公眾意見征集機制,堅持立法建議面向社會征集、法規草案公開征詢意見,擴大立法有序參與途徑,不斷提升立法民主化。2022年文明行為促進條例立法過程中,收集有效問卷7.3萬份,就市民高度關注的騎乘電動自行車佩戴安全頭盔、廣場舞擾民等熱點問題設置專門條款,充分吸納民意、匯聚民智。四年多來,先后征集立法建議項目56件,組織召開各類論證會、座談會169次,征集意見建議1513條,使立法工作具有更加堅實的民意基礎。 立善法于天下,則天下治;立善法于一域,則一域治。站在新起點,市人大常委會將繼續發揮地方立法在依法治國進程中的重要作用,以法律“重器”護航新鄉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! |
攝影作品
最新文章|更多
|
|